“第十七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”召开,曦域资本创始人黄晓黎出席并参与“早期投资经验谈”圆桌讨论;
黄晓黎谈话要点:1. 域见系统建设完成,支持投资决策的同时,解决了投资人激励的问题;2. 专注于科技金融领域,寻找稀缺性,就会持续享受高溢价;3. 在全产业链的每个细分领域只投一家,带来更多合作和并购机会;4. 就退出渠道来说有多种通路,关键是企业本身要足够好;5. 香港市场明年将是大发展的时间。
曦域资本揽获“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领域投资机构10强”以及“2017年中国新锐投资机构30强”奖项。
2017年12月6日~8日,由清科集团与投资界主办的“第十七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”在北京召开。股权投资界巨匠精英云集,从趋势、策略、行业三个篇章展开,以主题演讲、深度对话、圆桌讨论等形式深度剖析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与变革。
曦域资本创始人黄晓黎出席本次会议并参与了“早期投资经验谈”圆桌讨论,针对投资的专业化趋势、主打领域和退出渠道等话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与经验。
同期,作为投资界年会的特别篇——2017中国股权投资年度排名颁奖盛典也于12月8日晚重磅揭晓。曦域资本蝉联了 “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领域投资机构10强”,并一举夺得“2017年中国新锐投资机构30强”奖项。
曦域资本自创办以来,就将科技金融作为专注的投资领域,创始团队具有复合背景,对于科技、金融、投资领域都有丰富的从业经验。
专注力决定了专业性。在P2P等互联网金融异常火爆的时期,曦域资本冷静地避开虚火上浮的所谓风口,坚持两大清晰的投资方向:技术赚业务的钱、稀缺技术服务,在科技金融行业各个细分领域进行深度挖潜和广度覆盖,先后投资了群星金融、米么金服、巧房科技、网金社、牛股王、斑马位智、融数科技、乐惠、宽睿、虹星科技等项目。
创立仅仅两年半时间,曦域资本从资金管理规模到投资项目能力等,都得到行业内的一致认可,迅速成长为中国科技金融第一基金。
以下根据黄晓黎圆桌讨论实录整理:
曦域是一家专注于投资以大数据、人工智能为核心的集群技术推动的新服务产业的私募股权基金,目前管理两期基金,专注于科技金融领域,已经布局有十多家公司,在细分领域都表现不错。
(图为:曦域资本创始合伙人 黄晓黎女士)
管理:“域见”APP上线,助力决策与激励
今年让我感觉很高兴的一件事情是:创办两年半的时间,我们已经完成了内部系统建设,称之为“域见”系统,是曦域自主研发的移动端APP。
研发的初心是为了整个项目和投资的数据化。它可以把投资团队所有人的行为记录下来,通过数据进行理性比较,支持投资决策,为投资服务。
除此以外,域见系统还可以解决投资人激励的问题。
行业内传统做法是:谁投的项目赚钱了谁分钱。但是投资周期很长,很难找到一个激励每个项目参与者的方法。另外,投资决策是决策委员会做的,投资经理不能做决策,这本身也是不公平的。
域见系统建完了之后,把所有人的轨迹记录下来,然后再数据化,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很好的组织架构和激励架构。有年现实收入、年度奖励、还有未来长期收入,按照实际贡献的不同去比较,相对公平,可以解决长期激励的问题。
价值:专注细分领域,寻找稀缺性
一般来说,投资价格有两个核心影响因素:一个是成长速度,未来的增长会消化现在的价格;另外一个就是供需关系。
对于科技金融这个领域来讲,去年大家主要集中在现金贷、场景贷等一些能够迅速实现财务数字增长的领域,钱都涌到那里去。而我们投“能赚业务钱的技术公司”,这些方向当时还是比较冷,我们能够比较从容地去看、去选。最近大家都知道要投科技金融,而不是简单的互联网金融,价格看起来会比去年贵一些。
但是我们有办法尽量不受市场行情的影响。首先,通过两年多的扎根,曦域对科技金融产业足够了解,我们看的比别人早半年;其次,要找稀缺性。如果足够稀缺,供需关系永远是紧缺的,会持续享受高溢价,二级市场里面稀缺性的上市公司,会持续享受高估值。
退出:综合考虑全产业链和全球资本市场
我以前在景林资本管的是综合性基金,现在曦域专注在科技金融领域。我发现把产业缩小了之后,你的方法却多了很多,包括退出的渠道和方式。
退出无非就是两个层面:一个是从全产业链层面去考虑,另外一个是从全球资本市场角度考虑。
在全产业链上,我们每个细分领域基本只找一家来投。这样大家没有冲突,同时会有很多合作的机会,行业资源集中也带来了更多的并购机会。
我们也熟悉全球的资本市场。对于每个公司来说,最好的安排是不一样的。去年有可能是去香港买壳更好,今年我觉得纯技术的在国内IPO更好,还有一些要牌照抱大腿的,最终并购是好的出路。其实,在全球市场上都可以有各种通路,关键是企业本身要足够好。
另外,从科技金融产业来讲,我们从天使一直投到C轮。开始是A、B轮挖掘比较多,现在延伸到了两端。其中,有一家公司在两年期间我们投了四次,这样可能会更有效地利用资金。
趋势:香港市场明年会大发展
我很看好香港市场,香港整个买方替换基本完成,欧美大的机构基本上退出,人民币主力基金全面进入,还有民间资本也进入香港,把A股很多方式带到香港,国家对香港市场也鼓励,还有香港证监会对科技的鼓励。阿里没有在香港上市,让他们很痛。
所有外部和内部的因素,香港市场明年是一个大发展的时机,长期我也是相当看好的,我比较鼓励我投的公司去香港买壳上市。
有关IPO退出国内过度审核的责任问题,我曾在金杜律师事务所做过合伙人,我对此是非常赞同的,否则就变成了大家来排时间、公关,然后企业在那里等待了三四年都不能发展业务,这是一个非常耗费资源的过程。如果审核放在合规性、成长性、充分披露、中介责任严格,市场和相关机构会逐步适应,对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。